历史百年激荡,人物仍留余温—作家闻人悦阅《琥珀》分享会

作者:朱东辰 

作家闻人悦阅的交流会在九月二十一日举行,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分别在研讨室和礼堂举行。上午签过到之后,每位与会同学都得到了一套《琥珀》新书。沉甸甸的重量,暗示这本书和宏大历史有关。书籍封面被两个巨大的竖直排版的“琥珀”占据,字体以一张斑驳的牛皮纸地图为底色,地图上路线交错,像极了琥珀里细细的裂纹,仿佛历史太多太重,要将这枚琥珀撑破。在作者娓娓道来之中,我们随她走入这枚尘封百年的琥珀,探索书写大河历史的各种可能。

《琥珀》主人公莫小娴的一生绵延了近一个世纪。她1914年出生在蒙古,2014年逝世于美国。其间作为间谍穿梭于中、美、苏三国之间,涉足德国、香港、奥地利等地,亲历了二战、冷战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位铁血柔情的奇女子经历过战火纷飞、丧失亲人、远离家乡、爱情纠葛等种种苦痛,而与之相关的人、事、物如同琥珀一般被封存,偶给后辈无限遐想。

“上个世纪是‘主义’的时代 ”作家闻人悦阅如是说。莫小娴的可贵之处在于,她从“主义”中走来,仍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而这一定程度上归功于莫小娴的母亲,鬼谷子的后代。她训导莫小娴“顺势而为”和“做符合人之常情的事”,这些准则使得后来作为间谍的莫小娴并没有变成一枚没有感情的棋子,而是有血有肉的桥梁。闻人悦阅表示,历史长河浩浩荡荡,总有人希望架起桥梁,莫小娴成功了。对于四个情报机关而言,她不仅仅是谍者,更是桥梁一样的存在。间谍本身作为一个灰色人物,不存在绝对的对错,左右之分,而“桥梁”的定位使得莫小娴这个人物合理化。对作者而言,莫小娴也起着“装置”的作用,通过她串联起真实和虚构,选择小说的点线构架。同时,通过重重谍影,作者表达了她强烈的历史观:世界各地发生不同事件,看似全无关联,实则暗流涌动,而这点在莫小娴经历的二战和冷战时代体现的格外明显。

闻人老师在本科生专场分享会上与同学互动交流

《琥珀》讲述的是历史,是封存在历史中的瞬间。惊心动魄的故事迷惑众人,真实的历史却被湮没,留给人们的只是瞬间。而这部小说提供了观照这段百年历史的一个视角,也让历史重新焕发生命力。身为中国作家,闻人悦阅却没有被地域抑或文化局限,而是跳出传统设定,着眼于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的一位女性。小说主人公以及作者的全球视野以及不负时代的使命感也能让身为DKU第二届本科生的我看到了“全球公民”精神在文学领域的一种可能。至于很多同学的疑问“为什么选择女性作为主人公”,作者闻人悦阅微笑回应,这并非刻意之举。小说仅展现了作家思考的一个方面,而过去的经历会影响作者的观点。她提到在Copper Union的求学经历,当时整个班只有包括她在内的两名女生,而她并未感到明显的性别对立。在小说中,莫小娴经历与马、杜、郁的感情纠葛,完成了从女孩到一名成熟独立的女性的生理和心理转变。这种女性视角填补了历史的鸿沟,使《琥珀》从一众出自男性作家之手的现当代长篇小说中脱颖而出,立于时代潮头。与此同时,作者表达了对于人类命运的思考: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处于历史背景下的个体如何生存?通过莫小娴遍布全球的足迹,我们似乎能够听见作者的声音:超越时空局限,在人道主义层面上建立起社会纽带。作者的美好愿景亦可在昆山杜克大学略窥一二。在DKU,来自多元背景的同学们交流想法,既加深了对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又树立起全球公民意识,使校园成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有机社区。

闻人悦阅说,作为一个小说家,她感到无比幸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构建一个世界,按照自己的愿望布置它,用细节点缀它。在《琥珀》的世界中,她展示出了一种理想化倾向。我在午餐时与作者谈起这点,她说这是试图在残酷历史中仍传达出希望。这种写作愿望不仅来自她喜欢的作家木心的影响,更来源于亲身经历。闻人悦阅的第一本小说《太平盛世》写作时间正值9·11事件发生前后,这段时间她曾 “少年强做愁”,充满对时代的质疑:之前的世界如此美好,恐袭发生后浓烟漫天,让人看不清一切。而纽约人的反应引起了她的思考。他们内心痛苦但行动冷静。于是她意识到,生命随时可能消失,我们只能继续向前走,而非大哭着逃离。对于如此沉重的历史,她说,人们善于遗忘。脱去历史的重担而活着,是一种幸运。然而大时代终究会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每个地方都会有问题。于是,在《琥珀》的开放式结尾,她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暗示了中美摩擦的到来。

最后分享一些正式会议之余的彩蛋。

闻人老师在大讲堂作主题演讲

下午的主题演讲开始之前,作者闻人悦阅播放了一首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爵士乐Ifyou knew。她介绍说,这是她当时写《琥珀》时放过的背景乐。只不过她将歌词I can’t go on without you听成了I can go on without you。于是,主人公莫小娴犯了和作者同样的美妙的错误。在失去爱人后,她曾一度以为自己活不下去,直到有一天经过一个小咖啡馆,一顿法餐让她找到了家的温暖,也认识到,即使失去挚爱,还是可以继续生存,正如她听错的歌词说的那样。“这也算是顺势而为的无奈吧”她说。

会议结束的晚宴上,闻人悦阅与各位同学分享交流写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