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阿格雷简介:1949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小城诺斯菲尔德,1974年在位于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后成为该学院生物化学教授和医学教授。2004年来到杜克大学,担任医学院副院长。

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就猜测细胞中存在特殊的输送水分子的通道。但直到1988年,阿格雷才成功分离出了一种膜蛋白质,之后他意识到它就是科学家孜 孜以求的水通道。阿格雷于2003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说,这是个重大发现,开启了细菌、植物和哺乳动物水通道的生物化学、生理学和 遗传学研究之门。

记者:阿格雷博士你好!我知道你今年暑假访问了中国,感觉怎么样?

阿:感觉棒极了!我访问了三个城市苏州、上海和北京。在上海,我去了第二军医大学和复旦大学授课,在北京我访问了北大,并给年轻人上课。

记者:杜克大学校长在今年暑假也访问了中国,并在清华大学获得荣誉博士学位。

彼得.阿格雷:没错。我觉得这非常重要。一所大学的知名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想,虽然杜克大学有非常棒的篮球队,但是这不是最吸引中国学生的。我们还是靠杰出的学术获得中国学生的青睐。所以去年杜克涌现了三个罗德奖学金得主是学校的大事。

杜克还有很多尚未发掘的潜力,比起哈佛、斯坦福和加州理工来说。中国学生脑子里有一种定势:杜克在南方。事实上杜克有很多杰出的学者,我今天上午和医 学院曹文凯主席会谈,他是第一位在美国顶尖大学的医学院担任院长的华人。我想这代表了一种未来的趋势。好了,请开始你的提问吧!

记者:谢谢。我们首先来谈谈你的家庭,你出生于一个传统的斯堪纳维亚家庭,现在回过头看一看,你觉得受到家庭的影响有多大?尤其是当你有一个化学教授的父亲?

彼得.阿格雷: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在明尼苏达的家庭非常传统:妈妈不工作,全职在家看孩子。我们家共有六个孩子。我的爸爸是一个大学的教授。整个 家庭非常虔诚,我们定时去教堂。这是一种比较私人化的信教。不像今天很多比较激进的人士――反对堕胎,反对很多事情。我觉得我们家当时那种信教方式很好, 我也希望这种价值观能够一直延续下去。我的妈妈从来没有读过大学。在大萧条的时候,她被迫离家出走,养活自己。

尽管她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她一直认识到教育的价值。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她经常给我们读书。每天晚上,她会阅读儿童圣经,也会阅读儿童文学等经典刊 物。当我们去学校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很多东西了。我的爸爸也会教我们一些课程,例如和数字打交道。他同时也意识到拥有世界观的重要性。我想在我差不多五 岁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首先叫做北平,然后变成了北京。这是知识宝库。我们住在明尼苏达的一个小镇上,但是那是一个校园社区,有很多有 趣的人。

我有一个哥哥,患了智力迟钝,我父母为此特别头痛,我的一个妹妹也有精神疾病,所以一家中两个孩子有严重的问题。我们住在一起,我想从那时起,我就对残疾人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之心。

记者:好的。每当媒体报道你的故事的时候,有一个话题始终挥之不去,那就是你人生第一门化学课,你的成绩是“D”。我想人们对于诺贝尔奖得主的一种“偏见”是:诺贝尔奖是至高无上的;诺奖得主应该是清一色的全优学生。所以我的问题是:你怎么看待你当年不及格的课程?

彼得.阿格雷:媒体的确很喜欢我当年有门不及格的科目。事实上,那不是特别重要。当我在高中的时候,我没有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我的兴趣爱好很广泛。我经 常外出旅行。我是学生会的副主席――2000名学生中非常重要的人物。我在俄罗斯旅行那年我才17岁。那是我第一次到达美国之外的地方。那是差不多 1960年左右,冷战高峰。

那个时候,美国和苏联,美国和中国还是紧闭着大门。中国正在进行着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当我从国外回来,我就发现明尼苏达不是那么有趣。所以我就有 意识地不认真学习,尤其对于化学――这门我爸爸的专业。有趣的是,以前人们从来没有管我的学习成绩,当我得了诺贝尔奖之后,我仅仅对媒体提到了一次我不及 格的事实,很快,全世界各地都知道了(笑)。人们就追问这样的问题:他难道就不能稍微学得好一些吗?对此,我的答案通常是这样的:我想我如果更加努力的一 点的话,或许我能得个C。(笑)

我觉得当时自己已经懂了不少关于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但是我就是不太喜欢遵循一定的规则。我想年轻人很多时候,都有一种希望“反叛”的味道。父母亲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安安稳稳,而孩子总是不停的制造麻烦。

我去的那所学校不属于竞争特别激烈的,不像杜克大学或是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那里有很多顶尖的学生。所以从这点来说,我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挫 伤。我知道自己有能力但是表现却不佳。但是我觉得这为我敲响了“警钟”。它告诉我――很多时候骄傲自大只能让我裹足不前。如果你想让自己被陷在平庸的境 地,那么就夜郎自大吧。如果想要真地取得一些成绩,勤奋和投入必不可少。中国学生为什么那么认同一些世界名校,因为这些学校既有能力,又有出色的表现。而 有能力没有表现,这就是当年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