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科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显学

万睿涵 (DKU’22)

Wan Ruihan, a freshman at Duke Kunshan University, describes the experience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launch of the Humanities Research Center. She writes that because of the strong pressure to study sciences in high school, “I feel that I was never able to express my love for the humanities. However, when I came to Duke Kunshan University, I was surprised to find such an emphasis on the humanities. Over two days, the university carried out a large scale official event focussed on the humanities, which would be unimaginable in a traditional [Chinese] university. All kinds of wisdom collided with each other, producing gorgeous sparks.”

作为一名中国的大学生,我很荣幸能够参加人文研究中心举办的主题为“人文未来”的活动。在这短短的两天里,我对“人文”这一个词语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高中我是一名文科学生,因此我对中国高中教育中的人文学科有一些思考和了解。在中国的高中阶段的教育里,实事求是地说,人文学科是不受重视和欢迎的。中国高中教育实行分科教育,即文科和理科。在我的高中一个年级340个同学里,学习文科的同学只有40个人,占比为11.8%左右。也就是说,在我的高中里学习人文学科的同学只有12%左右。真正热爱人文学科的同学则会更少。中国高中阶段的分科教育,没能给人文学科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A group photo at the end of the conference

在我的理解里,人文学科包括语言、文学、哲学、历史等学科。它以人为研究对象,关注人的思维状态和行为举止。这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自从人类诞生之日便在无形之中存在。人文学科是人类与外界交流对话以及各种相互作用的直接体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细化并且形成了独特的学科结构以及研究方法,也成为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并立的学科之一。

我非常热爱人文学科,这也是我高中时期选择文科的原因之一。我总能感觉,在探索人文学科的道路当中,我能够触碰到那些人类文明的闪光点。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文学科于无形之中塑造了我的性格。我热爱历史学,每当我从历史的大海回归现实之际,我总能够惊讶地发现,现实与历史有着那么多的交融和碰撞,是巧合,或许也是轮回。

A student reads a handout about humanities majors and careers

高中的学习,由于高考的压力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大潮流下,我感到自己对人文学科的热爱总是不能够表现或者展现出来。然而,当我来到昆山杜克大学之后,我惊讶地发现这里对人文学科是如此地重视。学校拿出两天的时间进行以“人文”为专门主题的大型官方活动,这在传统高校是无法想象的。学校请来了各自领域的大师为我们进行演讲,还有昆山杜克大学自己的教授们,都参与到了这个活动之中。各种智慧相互碰撞,产生了绚烂的火花。

周五中午在学校湖心亭举行的昆山杜克大学人文专业讨论会让我收获颇丰。这里云集了很多从上海赶过来的教授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他们来自哲学、历史、文学、语言、艺术等不同的背景,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我与历史学领域的扎克·弗雷德曼和朱钱教授讨论了昆山杜克大学设立的“全球中国研究/历史学”专业。我很欣慰地看到,当我跟他们说我对历史学很感兴趣时,他们脸上流露出的欣喜和激动的表情。还有他们对于学生研究方向和兴趣的尊重让我着实感动。我还见识到了历史学的新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全球研究。我的家长不赞成我将来学习历史,因为他们认为研究过去的事情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我发现历史学对于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贡献参与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中国正在逐步步入世界舞台的中央,这要求我们的国民拥有全球意识和眼光。我很欣赏昆山杜克所一贯提倡的学科交叉理念和创新理念。国内传统高校在历史学还从未如此做过。

我似乎更加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的目光不应当短浅。有时我会过于功利地看问题—这或许是中国学生的通病。我当然坚信不疑的是我所选择的专业绝不是为了将来能够满足我的物质上的需求。但是,我又认为只有合乎自己理想的专业才应是我的选择方向,兴趣只能成为兴趣而不能是专业。我发现我可能错了,因为人文学科的学习,带给我的是一生都受用的智慧。这种智慧值得我用一生去追寻。

我才明白了,在中国人文学科不应当成为被打压或者是被过度追捧的对象。让它待在合适的位置,自有有心人会去追寻他。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必然无法缺少的是人文学科的发展。它是一个民族崛起的内在力量和真实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