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季学期人文学研究大会小结

——蒋欣哲(2024届本科生)

此次人文学研究大会9月18日下午拉开序幕。人文艺术与自然动物的连结或许在自然之初早已谱写完毕,生命之树从远古的有机体中发芽、生枝、蔓延,人类是其中微小的分叉,但与一切存在过的生命互通,就像Carlos Rojas教授在开幕式上所提到的“成为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人在某种程度上有变成动物的能力”。世界的概念、人类的起源,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直在指引我们探寻着人类存在的根本。大会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IB1056教室开展的小组讨论会,Oran Catts教授将人文艺术与生命联结,用生命组织书写故事,“当生物学成为工程上的追求,生命成为原材料。在未来我们将见证可以自我组装,自我修复并执行不同功能的智能材料。它们中的部分会脱离我们的管束,蜕变为杂草或是害虫。这就是新型生态学的世界。”当生物变为新材料、构建工程,semi-living(半活状态)裹挟着神秘与新奇冲撞着人类对生命控制的欲望。但人类并不能自私地认为自己站立于食物链的顶端,企图掌握一切自然生灵的命运舵轮。Oran Catts教授用独特而永恒的艺术方式引导人们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控制,而是和谐尊重。用生命创造艺术,并用艺术来强调生命的力量。我们需要去理解生命,而非控制生命。

同时,我也有幸采访到两位同学,他们分享了对这场演讲的感想:

姚竹君(2024):在听这场演讲之前,我认为我们所要尊重的生命只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但Catts教授提出了一个semi-living的状态,这种半生存的状态可以体现在从小鼠身上培育出的人的软骨细胞或是在假死状态的组织,“当我关掉培育合成皮革细胞的容器开关时,我内心感到不忍。”这场演讲引导我逐渐关注到每一个细胞的命运。同时,Catts将艺术融于科学的想法让我感受到艺术非凡的表达力,艺术比起解决问题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展现问题和启发思考。

郭一柯(2024):在听演讲之前,我认为所谓生命仅仅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然而这次演讲让我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定义:我们究竟应不应该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extended body(广延物体),以及如何处理生命与非生命的关系。作为biology art(生物艺术)的“鼻祖”,Catts教授对于extended body有着非凡的见解。在讨论中,他非常耐心地倾听我们的提问,并且给予详细的回答。Catts的讲座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biology art的大门, 通过艺术来展现生物的魅力,也是一种精神的愉悦与享受。

▲教授/学生小组讨论会

——杨晓亮(2023届本科生)

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参加人文学研究大会了。和去年大会全程围绕一个主题不同,今年的大会不仅安排了四位研究动物伦理学领域的学术大佬的演讲,还包括由学生、教授关于自己研究及兴趣领域的话题分享,这些话题涵盖了从历史到政治,文学到艺术等方面,真可谓是广罗万象。而作为“书记员”,我也可以不像去年一样,全程只能听单一主题的演讲。当听动物伦理话题听累了以后,我便可换换脑子,去品一品教授讲座中哲学教授关于体育与道德的辨析。而如果突然对政治研究话题产生了兴趣的话,也大可一边去听Weissglass教授关于social metric(社会化指标)的研究成果,一边享受着人文研究中心免费提供的小食。大会所提供的自助晚餐让人尤其印象深刻,烤鸡,奶油鱼……我也借此机会大快朵颐,好好过了把薅羊毛的瘾。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我大口吃肉的豪放派作风,在礼拜六的主题演讲中,来自北伊利诺伊大学的Mylan Engel教授表达了他对素食主义的强烈支持。他首先从伦理学方面强调了吃肉的不道德性:人类定义“伤害”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吃肉意味着动物经历被屠杀、被伤害的过程,因此客观而言,吃肉支持并助长了这种不道德行为。“人不能被伤害而动物却能的观点”无非是一种双重标准,很有可能将增长伦理混乱。出于维护我们道德体系的考虑,我们确实有必要杜绝肉食消费从而避免屠杀行为。

此外,肉食消费占用了大量的资源,而诸如大豆之类的素食种植所消耗的土地远远小于肉食。现在世界上仍有成千上万的人们正在遭受饥饿,人们继续享受耗用大的肉食,无非将加剧这种不平等。为了让土地产生更多的食物来拯救饥饿人群,肉食者们有必要考虑放弃这种饮食习惯。同时,有大量的科学证据证明了肉食产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出于对我们后代可持续性生存和发展的考虑,戒除肉食也有着显著意义。

短短一个小时不到,教授就从伦理学谈到人类学再谈到环境学,这种跨学科视角确实比在单一维度下讲故事更具有说服力。教授的论点可谓是字字珠玑,让我无法进行有效的反驳,除非我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自私、缺乏同理心、短视(教授也论述了长期吃素对身体健康的好处)、言行不一(满口仁义道德,实则伤害动物)的人。但是在面对食堂的油炸琵琶腿时,我依然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欲望。最后在一片负罪感与“违背伦常”的刺激感中,我还是一边吃起了炸鸡与烧牛腩,一边与外校参会的同学谈笑风生。其实我知道,我的内心很大一部分已经被教授所说服。我也完全愿意承认,现在在我的心里,相比于吃素,吃肉或许是一个不那么“正确” 的行为。但我也必须要承认我的不完美——我必须要承认,有时候出于诸如自私、缺乏同理心、短视、言行不一等等原因(或单纯因为味蕾上的刺激),我并没有坚持做对的事情。也许在将来我会改变,就像Engel教授所说,“如果能让你们在这场演讲后还能记住我所说的话,那我就是成功的”,我至少已经因为这场演讲,心里埋下了种子,也许将来会有生根发芽的一天。但更有可能的是,我数十年以后仍然是一个肉食主义者;也许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次大会与这场讲座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大影响。但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正是因为有了这次的大会,我才得以见到很多不同的人,领略生命的不同可能性,并惊叹:“天!原来人还有这样一种活法!”这并不意味着我要像他们那样活,并不等于我需要强行打破自己给自己的定义。但通过Engel教授带来的精彩演讲,我了解到素食者之所以成为素食者,不仅是因为身体原因或主流媒体经常渲染的“吃素可减缓气候变化”的说法,他们的内心也可能存在圣徒一般的戒律;通过参与教授小组讨论会,我看到了来于不同学科领域的教授们,他们都在追寻自己热爱的东西并将其做到极致;在昆杜学生的研究成果展上,我看到了一批未来的研究员们讲述他们的研究经历,看到了如何从科研小白,慢慢变得对研究项目内容驾轻就熟,最终还可以指导学弟学妹们。尽管我目前还没有做研究的计划,但我真的很佩服他们天马行空的创意,也被他们勤恳耕耘的精神所深深感染。他们的研究成果我都一一记在了心上,尽管将来我的人生轨迹与他们不会有太多重合,但这些全新的观点、全新的视角与他们所展现的生命力,将让我更加懂得全面思考,促使我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肉,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还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是吃肉的时候想着不要吃肉,自己和自己矛盾着,总是要比一个孤孤单单的我有意思的吧。

▲学生电影节

——刘一点(2022届本科生)

作为人文研究中心的新成员,我有幸参加了本届大会19日与20日的活动。教授小组讨论会、学生小组讨论会、研讨会、最优秀论文奖的颁奖典礼……太多的活动在创新楼的各大分会场同时举行,更同时在全球进行线上直播——因为今年的特殊情况没能来到现场的嘉宾与观众们,纷纷通过zoom远程连线,人文学研究大会的足迹遍布到世界各个角落。在一场场小组讨论会里,学生和教授们隔着屏幕对话、讨论,如同真的在面对面交谈——又似乎在某些方面更胜于面对面交谈——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浪漫和成就感,一种将参与大会的所有员工、教授、学生努力还原现场体验的尝试,一种疫情期间“DKUnited”精神的升华。

在19日下午于IB1055教室举行的,以“教育与社会”(education and society)为主题的学生小组讨论会中,我旁听了2023届本科生缪嘉正与季欣悦同学的研究成果展示。为研究儒家文化对高中生学习动力的影响,他们将从学术英语写作(EAP)课上学到的心理动机理论与文化维度理论相结合,在中国高中生中进行了社会学调查,用统计课知识构建了儒家文化对中国学生学习动力影响的模型。这一从选题上就颇具创新意味的成果,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巧妙地展示给听众们,更增添了几分新颖。移步到IB1050教室,意外地,悠扬的昆曲声从里面传来。在这场以“文学,艺术,宗教与政治”(literature, art, religion, politics)为主题的教授小组讨论会中,来自英国的中国文化与表演学研究教授Kim Hunter-Gordon教授展示着近期他对于昆曲的研究成果。讲解着中国人也搞不清楚的现代昆曲流派与古典昆曲流派的区别,他熟练地切换着中英文,让现场的中国学生听众,以及线上的外国教授们都能轻易理解。“如果像刚刚那么唱的话,虽然押韵了但是没人能听懂,但如果这么唱——”Hunter-Gordon教授清了清嗓子:“放著~这 武陵源 一座~恁 好处 教 颓堕~断烟 中 见 水阁……”清澈通透的昆曲声飘扬在创新楼里;与此同时,在IB1056教室,同学们与在美国远程连线的主题演讲嘉宾讨论着动物伦理与消费主义——“城市的发展一定意味着肉类消费的增加吗?”;在隔壁的IB1051教室,我看到昆杜来自巴基斯坦Sinan Farooqui同学远程连线,和坐在教室里来自杜克和上纽大的华裔同学们讨论着他们国家的国际援助与政治腐败问题……融合中西、贯通中外一直是昆山杜克大学人文学研究大会的最大特色,而今年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讨论,成了我眼中的又一大闪光点。诚然,嘉宾们远程连线只是当下非常时期的“权宜之计”,让所有人都在现场讨论才是大会所追求的理想画面。但人文研究中心在逆境下的尝试及所收获的成功,让我看到了会议内容之外的人文精神,感受到的是参会人员的勇气与对知识的不懈渴求。

20日下午,人文学研究大会已经进入尾声,本科生院院长Marcia France给获得优秀论文奖的学生们颁奖。在颁奖给经由网络连线参加的国际生时,France教授踮起脚来,把获奖证书“啪”地贴在大屏幕上学生的脸上,在大家的爆笑中与获奖学生合影。线上的同学们为了同时庆祝,也纷纷在自己的头像上挂起了“鼓掌”的表情,真让人忍俊不禁。无数次笑声与掌声后,会场的气氛达到了最后的高潮,人文研究中心联合主任James Miller教授在这热情洋溢的氛围中进行大会闭幕演讲,声音却在激动中哽咽了。

▲大会闭幕典礼

▲本科生院院长Marcia France颁奖
▲James Miller教授进行大会闭幕演讲

不知道谁先鼓起了掌——我感觉是我,但也可能是许多人同时开始——会场再次响起了无比热烈的掌声,这是献给James Miller教授的掌声,也是献给人文研究中心的,更是献给我们自己、给所有参会人员的。在人文学研究大会上,我看到的是网络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灿烂文明的交融。本届人文学研究大会在我心中,是完美的一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