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明鑫 & 朱润洲
何春蕤教授是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的讲席教授(Chair Professor)和荣誉教授(Professor Emeritus),是远东最前卫的性别研究学者之一。她广泛而又立场鲜明地研究很多焦点问题,从1990年开始,她便在她所处的地区倡导有关女性性行为、性别与性教育、酷儿研究、性工作者研究、跨性研究的积极观点。她创建并继续领导着以其持久并卓有成效的智囊作用和社会实干主义而闻名的国立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她最近的研究集中于记录与分析在不断加强的良性、文明的全球治理体系下,不断增长的非传统性行为法制化趋势。
9月20日人文研究中心大会上,何教授选择了一个有趣的话题作主题演讲,并由此进行深入挖掘,展开了关于性方面引人深思的讨论与反省。首先她谈到自己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并由此观察到了一个现象—中国女性,哪怕是在美国长期居住以后,很多人依旧拒绝使用在欧美较为普遍流行卫生棉条而是坚持选择卫生巾。进而她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并在幻灯片中展示了中国、美国、欧洲的卫生巾市场调研数据来论证她的观点。结果显示,正如她的她观察,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女性棉条使用率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准。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何教授指出,在很多中国人的观念里,卫生棉条的使用让她们想起性行为,而在这传统观念里是不能被接受的“羞耻”词汇。由此,她引申出了“贞洁”和“牌坊”对于传统中国女性的重要性。但是,在如今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性爱玩具市场,贞操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力似乎有所下降,那为什么中国女性依旧不使用卫生棉条呢?何教授由此总结了三点。第一是对于失去处女膜的担心,二是对于卫生棉条的形状的恐惧,三是从母亲长辈开始的习惯。
将这个话题放在更广的角度思考,我们得到的结论大概会是即使全球化进程紧密开展,人们还是会或多或少保留一些他们传统观念和习惯。虽然历史的滚滚车轮会进一步消除旧时代的印记,但是残影还是会不可避免的留在新世纪的晨晖中。但不必担心,路上虽有沟壑,前方依旧是坦途。所以我们在致力于消除黑夜的剩余时,也不要忘记发现前路的阳光。当然,正如何老师所说,作为⼀个建设者、⼀个推广者,首先必须对⾃自⼰己推崇的事物要有全面的了解。如果自身尚且一知半解,不免要落得南辕北辙的结局,沦落至空喊口号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