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媒体正在失去公信力吗?

English

3月3日,在昆山杜克大学人文研究中心与杜克大学富兰克林人文学中心共同主办的在线谈论会“新冠病毒带来的人类、社会和政治意涵”上,杜克大学政治学教授梅勒妮·马尼恩 (Melanie Manion) 谈到了媒体公信力的问题。来自昆山杜克和杜克大学的师生以及《南华早报》美国分社社长参加了讨论。

| 朱晓曦

学生媒体中心成员

2月7日,新冠肺炎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因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病逝,他的事迹传遍了中国社交媒体。李文亮大夫是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的一名眼科医生,该医院从去年12月开始接诊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李文亮医生曾在微信群中发布关于新冠病毒传染的信息,之后因“在互联网发布不实言论”被辖区派出所训诫。

李文亮医生不是唯一事例。在中国,如果公开或含蓄地发布反对政府的内容,微信账号有被禁用的风险。此外,人们普遍认为,出于维稳的考虑,官方新闻以正面报道为主。但是当危机到来时,人们渴望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会尝试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获得信息。

3月3日,在昆山杜克大学人文研究中心与杜克大学富兰克林人文学中心共同主办的在线讨论会“新冠病毒带来的人类、社会和政治意涵”上,杜克大学政治学教授梅勒妮·马尼恩 (Melanie Manion) 谈到了这个问题。来自昆山杜克和杜克大学的师生以及《南华早报》美国分社社长参加了讨论。

梅勒妮·马尼恩教授提到了2018年长春疫苗造假事件:“危机爆发后,在百度上搜索“疫苗”一词的数量激增,大家都在寻找信息。我们问大家使用哪个社交媒体获取信息,我们发现,随着危机的发展,人们主要使用微信上所谓的‘舒适的信息’(cozy information),也称为‘熟悉的信息’”。

《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官方媒体在微博上拥有大量粉丝。自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央视最重要的节目《新闻联播》的观众人数增加了12%以上。这表明官方新闻频道仍然是许多人的重要信息来源。

马尼恩教授认为,除非进行内容审查,否则现在无法控制信息,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大问题。越是加强内容审查力度,就越让更多的人不相信来自中国政府的信息。

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这场信任危机的?答案可能是钟南山的身份从流行病学家和呼吸病学专家转变为英雄。

2003年,钟南山向媒体披露了非典疫情,自此在中国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今年1月,在央视采访中,他回答了有关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问题。2月,钟南山作为中国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首席专家讲述了疫情的具体情况。此外,他还多次出现在新闻中,驳斥谣言,鼓励医务工作者,并介绍最新进展。

从某种程度上说,钟南山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他加强了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并在提高官方媒体的可信度方面发挥了作用。

然而,我们不能把信息可信度建立在某个人身上。信息的可信度应该来自中国庞大且富有影响力的媒体系统的高效运作。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朱晓曦是湖北籍2022届本科生,也是昆山杜克大学学生媒体中心成员。